公民道德
您所在的位置: 站点首页 > 科普园地 > 公民道德 > 正文

推动社会力量“共同发声”使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全民普法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

 2022-03-25 08:40:54 来源: 法治日报

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,把法律交给人民,这是人类法治史上一大创举。

1986年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实施,至2022年,我国开展全民普法工作已是第36个年头。其间,顺利完成七个五年普法规划,并于去年开启实施“八五”普法工作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,普法工作服务群众成效突出,全民普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,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。

36年来,普法工作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。其中,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的广泛推行、智能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在全民普法工作中格外亮眼。


普法责任制推动工作广泛开展

春节前的一天,广东省广州市某药业有限公司来了几位特殊的“客人”,他们是广州市司法局、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和黄埔区应急管理局的行政执法人员,此行的目的是对药业公司进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,同时,根据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要求,对这次执法行动进行视频直播。

按照标准的执法流程,执法人员首先查看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台账,接着又对生产车间、疏散通道、警示标识、劳保用品进行现场检查。

“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有什么新的要求”“安全生产相关制度,在新修订安全生产法里是怎么规定的”……执法人员边检查边向观众宣讲着法律。这是一次程序规范的执法检查,也是一堂真实生动的普法课。

像广州市司法局、市应急管理局这样,将普法融入执法过程中已不是新鲜事。

2017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《关于实行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的意见》。中央16家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带头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。统一编制并公布了两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,覆盖5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。明确“谁执法谁普法”,改变了传统普法单向性、灌输性的知识传播,把普法融入执法、司法等过程,在普法主体和受众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。

近年来,普法责任制推动了普法工作在立法、执法、司法和法律服务中的广泛开展。在立法过程中,立法部门广泛听取全社会的意见,及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民法典编纂期间曾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,累计收到42.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;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全过程中主动普法,将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依据、救济途径等进行公示,从静态普法变成动态普法;司法机关在司法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,引导全社会维护司法权威。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,目前文书总量突破1亿篇,访问总量近500亿次。在法律服务工作中,广大律师、人民调解员、普法讲师团成员、普法志愿者在提供法律服务、化解矛盾中实时开展普法。

普法责任制的实施还促动以案释法制度化、常态化。最高人民法院、司法部建立了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工作机制,让国家工作人员现场感受法治精神;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完善了以案释法制度,定期分类发布案例;各级普法部门结合社会热点案(事)件,积极开展以案普法,使案件依法处理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。

明法于心,守法于行。

法律界人士评价说,普法责任制的推行,既有利于促进严格、规范、公正、文明执法,也有利于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

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普法精准性

在坚持运用传统普法方式方法的基础上,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,大大提高了普法的精准性。

全国普法办建立“智慧普法”平台,整合全国6000多家新媒体,组成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,每天推送信息数万条。

“中国普法”微信公众号粉丝总数已达2500多万,年阅读量6.6亿多人次。

2021年是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第一年。司法部、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普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推动各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网络普法。各地积极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,普遍建立官方普法微博、微信和客户端,定向推送法治信息。

河北省晋州市司法局积极运用新媒体普法,延伸法治宣传触角,通过“晋州普法”头条号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微信群、普法机器人等媒介,为群众送上普法大餐,实现精准普法。

去年11月初,晋州出现新冠肺炎疫情。其间,新媒体普法在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上发挥了有力作用。“晋州普法”的小编们及时编发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,使群众及时知晓政策法规,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。

晋州市司法局官方账号“晋州普法”入驻今日头条后,围绕社会焦点和民生热点问题,及时发布新颁布的法律法规,适时推送以案说法典型案例,产生良好普法效果。目前,“晋州普法”拥有粉丝12万人,累计阅读量8188.4万人次,发文量30534条,44次登上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头条号影响力周排行榜,成为普法宣传领域中的一个亮眼“IP”招牌。

为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,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司法局从源头着手,创新研发“三式”法治“疫苗”,即:互动式、沉浸式、活动式。以“声音明信片”“普法集市”趣味互动通关“打怪”等新技术新手段,提高普法活动参与度,改变过去政府部门“一人主讲”的法治宣传局面,推动社会力量“共同发声”,让法治声音抵达人心。

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开展“云学法·云普法+”智慧普法平台推广活动,以“互动有声”的方式呈现具有成都特色的精品普法节目,在各类政务服务窗口、广场、学校设置安装云普法装置,实现了趣味普法、智慧普法。


全民普法工作成效显著硕果丰

“中国普法”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10月以法律常识和基本法治理念为内容,在全国范围内随机进行了网上测评和问卷调查,参与人数451万。调查结果显示,明确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人数占比为83.4%,测评答题正确率为74%。

数字表明,全民普法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服务人民群众中取得了重大成就。成就不仅体现在数字上,更体现在公民法治素养、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明显提升上。

近年来,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,推动领导干部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示范带头作用,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。县以上各级政府普遍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,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公职律师6.1万人。合法性审查成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,国家工作人员的“权由法定、权依法使、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”等法治理念明显增强。

全民普法工作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,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全面贯彻落实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。目前,全国共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余个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、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98.1%。政府、司法机关、学校、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正在形成,青少年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、能力明显增强。

近年来,全国各地深入开展“法律进企业”,开展树立守法诚信企业家、标杆企业活动,推动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司法部、全国普法办会同全国工商联开展企业“法治体检”,推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,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观念、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,2019年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%以上,覆盖职工1.49亿人。

国家统计局发布的“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”显示: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,选择“通过法律渠道解决”的居第一位,比2016年提升3.7个百分点;选择“托关系、找熟人”的比例明显下降。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,人民的法治观念、法律意识不断提高,“遇事讲法、遇事找法”逐步成为社会普遍共识。

从乡村到城市,从企业到社区,从基层单位到政府机关,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。全民普法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,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,让法治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精彩绽放。


  • 联系地址: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四川农业大学

  • 电话:028-862916730 邮编:611130

  • 四川省公民文化普及基地 版权所有  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

  • 技术支持 知行工作室 Design.